Photo—米蘭商場 維多利亞‧艾曼紐二世拱廊(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 )

眾所皆知,義大利是頂尖的設計與時尚王國。遠流翻譯的DK中文版《世界旅行圖鑑-義大利》一書寫道:「對消費者來說,凡在服裝、皮鞋及皮袋等產品上有”Made in Italy”的標籤,就相當於高品質的保證。」的確,儘管Alessi那個蜘蛛造型檸檬榨汁器被批評使用不便,但它的設計質感早已超越本身的實用價值了。無論旅客們造訪義大利的理由是什麼,置身在這「超級名牌集中營」想克制自己的購物慾望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;不然就是在台灣的眾親友交待幫忙買件Armani襯衫或是Gucci皮包的狀況下,「順便」就逛進Ferragamo替自己買了雙鞋子;或是不管怎麼樣也得買件Benetton的毛衣或Diesel牛仔褲才甘心。雖然我在義大利的日常生活超級節儉,倒也經歷了些有趣的購物過程。

 窮學生時期,還沒啥勇氣踏進外觀蓋得深宮大院似的超級名牌專賣店,一個原因是消費能力問題,另外就是這種店讓我有股「若沒消費就會被店員的眼光殺死」的恐懼感,所以我通常只來個Window Shopping過過乾癮罷了。早聽說靠近Arezzo(托斯卡那省南部城市)的郊外有個Prada直營工廠,加上室友們努力打聽,終於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六進行了我們的「Prada之旅」。大部分的遊客都是租車或是叫計程車去工廠,為了省錢我們選擇搭兩班巴士前往。一路上總有股「即將要去敗家了」的虛榮罪惡感,我們還開玩笑地說乾脆裝成日本人(挺無聊的)。坐上第二趟巴士正慶幸要去血拼的人還不少時(當時我們以為坐上的車是工廠接駁車,結果那是往另一個小鎮的巴士),司機突然問我們:「你們要去Prada嗎?」像是做壞事感到心虛一樣,我們小聲回答「是」,還感受到四周投射過來關注的眼神,而且只有我們三個人在工廠下車呢!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頗無知,其實當地人應該都習慣了這狀況了吧? 《Prada工廠》是「俗稱」,由於出售的精品大約有三分之二都是Prada品牌,正確名稱反倒連義大利人自己都忘了。我們以為來血拼的應是日本美眉佔大多數,沒想到亞洲人並不多,義大利自己人倒挺多。工廠在一個叫Montevarchi的小鎮郊外,外觀毫不起眼,要進去得抽號碼牌,大約每隔十分鐘開放20個人,管制頗嚴格。第一次跟那麼多Prada商品共處一室,琳瑯滿目的陳列在眼前還真不知從和挑選起。不過成群的「蝗蟲購物團」和跑單幫的豈容小覷,『喜歡的先拿了再說』可是此地的購物招數。我室友看上了一個皮夾,卻嫌拿著逛麻煩,結果再回頭已落入別人手裡。況且商品的數量有限,我室友只能殘酷地接受沒貨了的事實。這裡適合想撿便宜,又不介意工廠賣的不全然是當季新貨的Prada愛好者,因為價錢大約只有台灣的一半!商品雖然是工廠直營,還是附有「身份證」,證明那是真貨喲!室友們更是當場來個義大利--台灣電話連線,幫家人採購一番。當然工廠人多時也像百貨公司一樣,部分商品也會出現小小的瑕疵;想追求精品店服務品質的遊客們,逛工廠或許只會無功而返,還是到米蘭或羅馬專賣店吧。

大部分遊客的經驗:從國外旅行回國後,興奮地拿出紀念品時卻不經意瞄到標籤上寫著”Made in Taiwan”…此時一定多少氣自己怎麼買東西時沒看清楚吧!鄭重聲明我可沒有貶低自己國家製造的物品,而是台灣人幹嘛大老遠出國去買”MIT”啊?(其實當我看到義大利老師用Acer手機時還蠻高興的)何況既然義大利是高品質的代名詞,對產品標示的”Made in Italy”就會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偏執。台灣室友想替剛出生的小姪女買個禮物,逛遍市內玩具店和童裝店並考慮好久終於買了一個娃娃。當她回到家高興地拿給我看時竟然發現標籤上印著”Made in China”!她當場像是快精神崩潰似的剪下標籤,寧願不要有標籤,也不容許自己從義大利帶個”Made in China”的禮物送人!這還不打緊。台灣留學生回國前對於鍋碗瓢盆的處理方式,不是直接扔了就是轉賣或送給別人。而我聽過有人無論如何也堅持把整套餐具和瓶瓶罐罐帶回台灣,就算付高額行李超重費也在所不惜;並非出自Guzzini的名家設計,只因餐具上正刻著”Made in Italy”!所幸他沒有中毒太深,連鍋子都扛回國!

近年來國內也曾出版針對「購物」這個重點的義大利旅遊書,大多是服飾店,偶爾有書店或折扣店指南。義大利可以逛的地方太多了,若不大略規劃自己的逛街路線,反而會降低了逛街品質。不打算血拼也別不信
邪,來義大利得準備好充足的「零用金」,這兒是個會挑起人們購買慾的地方,連同樣來自時尚王國的法國朋友旅遊米蘭時,也無暇顧及餓扁的肚子,堅持與教堂旁成排的服裝店奮戰到打烊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me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