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新天鵝堡的本名真的就叫新天鵝堡。



開個玩笑,第一句只是模仿自《東尼瀧谷》的開頭。打從旅行歐洲開始,對城堡始終是興趣缺缺;城堡,不就是古時候貴族的住所嗎?參觀別人家的沙發啊床啊,對我而言也不知意義何在,而城堡旅館又貴得要死,不是我能花費得起的。所以新天鵝堡本來不在行程之內,但是當我以為這飄逸的景點似乎不是太容易抵達,突然莫名地覺得走一趟新天鵝堡,會是我下雪時節獨自遊德的挑戰。



從慕尼黑搭車至小鎮福森(Füssen),轉乘公車前往城堡所在的地區Hohenschwangau後,就得展開一小段健行了。其實也沒想像中難以親近,遠離公車站附近的飲食店,漫步山林間,偶爾聽見枝頭積雪滑落,和不遠處傳來的馬蹄聲,倒很有遠離塵囂的悠閒。踏上瑪麗恩橋(Marienbrücke),經典的新天鵝堡遠眺地點,我也不落俗套地按下快門。原來德國人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啊!新天鵝堡名稱”Schloβ Neuschwanstein”,天鵝高地上的新城堡,她的故事和建築也許是將德式夢幻發揮到最極致的作品了。十九世紀的巴伐利亞國王Ludwig二世,不愛沾染污濁的政治,只願做一個奔馳在山林間的天鵝騎士。然而身為君主是他的宿命,他斥鉅資打造幾座極盡奢華的宮殿,以及這座高原上的美夢,卻也因此走上毀滅之途。國王因放逐而被帶離新天鵝堡前,曾對僕人Sticherl說:「別了,Sticherl,好好為我照顧這些房間,不要讓它們被好奇的探訪者褻瀆了,因為它們與我渡過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光。我不會再回來了。」其後又被宣布罹患精神病,終於謎樣地死在湖邊,結束他41年的歲月。如今城堡周圍佈滿了絡繹不絕的觀光客,倘若君主地下有知,會是作何感想呢?



越貼近城堡,真實感隨著擴大,似乎那層朦朧的美感也消失了。參與城堡內的導覽解說,望著金碧輝煌的寢室、華美的天鵝壁畫與燈飾,還有當年華格納上演著《天鵝騎士》歌劇的大廳堂,我竟然無心仔細瀏覽。天鵝已成過去殘影,我仍和以前一樣不知觀賞的意義為何,連憑弔也顯得薄弱了。離開城堡,我望向另一端的舊城堡” Schloβ Hohenschwangau”,黃色的身影有些憂愁,像是早已被國王拋棄忽視,如今也只不過是陪襯新天鵝堡的綠葉啊。



似乎惆悵過度了。少了國王的寵愛,多了世界各地遊客的讚嘆,新天鵝堡終究不會像他的主人孤伶伶孑然一身吧。





Photo—往新天鵝堡途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誰推薦這篇文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me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