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瑙河與鎖鏈橋的夜色


當飛機即將降落布達佩斯機場,我望見漂浮在多瑙河
( Duna )上的瑪格麗特島( Margit Sziget,但發音應是『瑪爾吉特』比較正確 )
,一座座橋連結東西岸,我大概了解為何布達佩斯會有『東歐巴黎』的別稱了。


但,偏偏我極不喜歡某個地方硬套上另一個地名稱號
( 有興趣的朋友請來瞧瞧舊文《遇見威尼斯?》) ,就如布達佩斯,這個早在 1987年即被 UNESCO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美麗城市,怎麼卻附屬於巴黎的名氣似的,讓人忽略了她的獨特個性。布達佩斯的身世是多舛的,從早年外族輪番入侵,到近代經歷兩次戰爭、德軍和蘇共先後佔領與控制、大革命爆發與血腥鎮壓,再從共產政權走到民主時代,2004年加入歐盟。1873年合併多瑙河右岸的老布達 ( Óbuda )、布達 ( Buda )及左岸的佩斯 ( Pest)三區,嚴格來說應是座三子城,如今佩斯區呈現市中心的繁榮步調,布達區的城堡山洋溢歷史與文藝氣息,老布達古老而寧靜,是繼我多年前拜訪德國科隆 ( Köln )之後,再度為一座城市驚人的恢復力而讚嘆。



城堡山上的皇宮與羅馬澡堂遺跡


相較於中西歐其他大城,布達佩斯算是低調沉靜的,因此當我得知歐陸第一條地鐵竟是
1896年始於布達佩斯,而非我從前既定印象的巴黎,又使我對這座城市另眼相看;如今這條是地鐵一號線,每個站都陳列地鐵建築的史料與照片,可愛如麵包車的黃色車廂貫穿布達佩斯最優雅的安德拉西路 ( Andrássy út ),沿線的氣氛就是比另外兩條地鐵多了一股清靜與氣質。


古典氣息的地鐵一線,英雄廣場( Hősök tere )站


出發前,看了以布達佩斯為背景的電影《狂琴難了》(
Gloomy Sunday,匈文為Szomorú Vasárnap),雖然並未拍攝太多布達佩斯的景色,僅以多瑙河夜景做為開場與結尾,但擁有哥德尖塔的國會大廈守護多瑙河的片段已令我印象深刻。於是當我在「鄰居」德國留學生邀請下,沿著夜晚的多瑙河岸慢跑,不再隔著螢幕的電影場景鮮明地呈現眼前;國會大廈氣派的身影映在多瑙河面,一艘艘船舶緩緩漂移,穿過暱稱『鎖鏈橋』( Chain Bridge)、夜色中閃耀著燈火的塞切尼橋 (Széchenyi lánchíd),橋頭兩端的石獅子鎮守美麗的多瑙河,雄偉倨傲的建築和雕像卻更加襯托了河岸的唯美浪漫,我幾乎在內心呼喊著:「這就是布達佩斯!」順便一提,鎖鏈橋曾於二次世界大戰慘遭炸燬,現在的橋面是1949年重建的。


鎖鏈橋頭,守護著往來群眾的石獅


所以,多瑙河的黃昏不等於塞納河的日落,綠意盎然的瑪格麗特島不似擁有聖母院的西堤島,城堡山的皇宮不是蒙馬特的聖心堂,鎖鏈橋更與巴黎任何一座橋都不相同。布達佩斯就是布達佩斯,從未取代任何城市,也不會被取代。

國會大廈與多瑙河








誰推薦這篇文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me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