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源鄉梅山村,眺望湍急的荖濃溪V形谷

太多災情佔據了媒體,太多聲音充斥著情緒,彷彿不提「莫拉克」就對不起天地良心似的。我實在厭倦了,到底還要持續多久呢?

台灣,居民口中的寶島,年長的葡萄牙人依然記得稱做 “Formosa”—葡語解釋為 “pretty beautiful”、多年多年以前同時擁有蓊鬱的森林、潔淨的溪流、豐富的原生物種和清澈的珊瑚海岸的蕞爾小島,如今竟是哀鴻遍野,令人不忍卒睹。

記得幾年前開始從事旅遊採訪的工作時,第一站就是偏遠的高雄桃源鄉。菜鳥如我在南橫山間受到許多人的幫助:民宿夫婦的熱情款待、布農族餐廳老闆娘的豐盛美食、鄉公所職員的路況提醒,還有愜意享受野溪溫泉的在地居民提供私房玩法,使我消弭了菜鳥的緊張,自然融入這片僻靜的美景和溫馨的人情味,連攝影師的機器突然在半山腰故障,我也能不慌忙地趁機聆聽瀑布鳥鳴。當我前些天得知桃源鄉成災區,未能及時聯絡到當年那些店家,憶起也曾經歷土石流,餘悸猶存,更格外憂心了起來。

我也沒忘記,甲仙的紮實芋頭冰帶來的滿足感、六龜的寶來溫泉和大橋夜景,還有茂林多納村的野炊時光,這些印象不知還有多少還殘留在現實裡。而數月前,大學好友邀我十一月至家鄉—霧台參加她的原住民傳統婚禮,如今卻面臨聯外道路的中斷,甚至有別的村落已確定必須遷村,是否我能如期親眼感受好友記憶中的景色,還有她與家人努力規劃多年、與地方政府和鄉民溝通再溝通、堅持以保護自然環境為原則的高山民宿該如何修建,這些都仍是未知。

聽起來,這次災害似乎突如其來,宛如一夕之間河山變色,媒體不斷報導一起又一起的災情,比921地震還嚴重云云。其實或許人們內心深處都知道,要不是累積多年的破壞,利益當道地大興土木,修復工程的拖延,大地何來如此劇烈的翻覆?這個島嶼還有多少角落隱藏著潛在的危機?還能承受得起幾次災難?政府官方與專家學者甚至民間團體、企業,是否可以擬定適宜的對策面對未來,而不是淪為推託互諷,把國難當成作秀的舞台?

再說到賑災。這本來就是量力而為,發自內心去做的事,自己都照顧不好如何幫助別人?許多人默默地或捐款,或捐物資捐血,或去災區當志工,同時卻有批評別人的賑災不力的聲音,我感到相當荒謬,某種程度上這是對災民的二次傷害啊。什麼時候賑災也是可以拿來比較、大放厥詞的事?批評當然都很容易,但說破了嘴同時,自己又做了什麼?

所以,停止叫罵吧。再怎麼深惡痛絕也沒用,日子總是要繼續,人總是要往前看的是吧?環境與人心的重建是條漫長辛苦的道路,面對氣候變遷,或許是改變傳統思維、觀念再教育的時機。如果真感同身受,往後的每一步應更能記取這次慘痛的教訓才是,無論朝野、企業還是百姓。

P.S..今天看到一篇文章,其中的論點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與反思:面對世紀災難莫拉克,台灣‧準備好了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me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